财新传媒
《比较》 > 前沿 > 正文

影子银行与传统金融中介的四大支柱

来源于 《比较》 2023年第4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8月01日
文|伊曼纽尔·法尔希 让·梯若尔

3.影子银行与四大支柱

  下面揭示监管与公共流动性支持之间的互补性:存款保险与最后贷款人的净收益在有监管时要大于无监管时;同样,流动性支持(存款保险或最后贷款人)的存在会提升监管的净收入。这些互补性是监管的范围经济效应的表现,监管对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都有促进作用。(*23.在我们的模型中,资产负债表监督技术采用了固定成本的模式。事实上,预测现金短缺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监督成本主要来自设立信息机制(为报告、审计等服务),无论现金短缺是否还导致对银行或储户的救助,此类成本都不会有多大变化。这自然可以带来监管的范围报酬递增效应。该假设的较温和版本仍可保留此结论(但有所弱化),例如我们假设防止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服务被滥用的成本比单项措施的成本更高,但低于单项成本直接加总之和。

  由于存在这些互补性,传统的银行业四支柱会在最优状态时自然出现,中小企业贷款、存款保险、监管和最后贷款人同时存在。公共流动性支持(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可以调低定价,以防止银行向影子银行部门转移。(*24.Peltzman(1989)认为,这种补贴(即政府为存款提供保障)的推定动机是让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提供公共资金的廉价流动性替代品;这样做的条件是银行应该避免只利用这种保障来最大化利润。感谢John Vickers推荐了Peltzman的著作。

  我们将首先推导不同(k,l,m)配置下的社会福利。分析分为两个部分:第3.1节针对影子银行业(m=0),第3.2节针对受监管银行业(m=1)。然后我们在第3.3节证明监管与公共流动性支持之间的互补性,并推导传统银行业四支柱出现的条件。在截至此处的分析中,影子银行业只是通过外在选项的方式影响最优安排的结果。最后在第3.4节和第3.5节,我们将分析可能导致传统银行业与影子银行业并存的自然拓展情形。

  3.1影子银行业

  我们首先分析影子银行业的情形:银行不受监管,杠杆率也没有制约。如上文所述,银行有两重业务目标:投资,以及通过发行债务或吸收存款来获取资金。其中投资比获取资金更重要,因为投资的私人收益超过投资的成本(b>1)。但这两方面并不一定有矛盾。实际上在不受监管时,银行有激励在状态G下尽可能多地发债,使得dG=2,从而可在时期0实现收入最大化,同时不会影响时期1的投资,因为后者有随后的政府救助给予保障。在状态B下,如果银行能获得最后贷款人支持,结果也同样,有dB=2。相反,在没有最后贷款人支持时,银行不能指望在状态B下获得救助,更好的结果是限制债务到dBB=1,使自己有充足的现金以完成投资。

  3.1.1纯影子银行业

  (*25.救助给福利带来的净效应可能为正或为负,取决于两个效应的相对大小:首先,救助让银行可以在状态(G,b)下继续经营;其次,在状态(G,g)下可以提高杠杆率,而无须担心遇到风险。Bianchi(2016)认为,当前一效应更大时,救助是有效率的。此时,救助是一种隐性的外部公共流动性,作为内部私人流动性缺乏时的补充,可帮助银行应对状态(G,g)下的流动性冲击。

  3.1.2最后贷款人

  3.1.3存款保险

  3.2受监管银行业

  下面我们分析受监管银行业的情形,即银行受到监管,杠杆率有法定限制。

  3.2.1只受监管的银行业(没有保险服务)

  受监管银行的最优受限选择是设定dG=1,使它能在状态(G,g)之下靠自己持续经营,在状态(G,b)之下由政府救助。银行还会设定dB=1。监管的效率收益来自如下事实,即状态(G,g)之下的救助导致的无谓损失可以避免。没有最后贷款人或存款保险时的监管净收益为:

  3.2.2最后贷款人

  3.2.3存款保险

  在影子银行业下,存款保险在银行有或者没有收入的两种状态下都会触发。在有监管的条件下,只有在银行没有收入时,存款保险才会被触发。银行杠杆率限制为dG=dB=1-μ,以便能够支持1单位的投资,并能在收入等于2时偿还特定储户μ。

(*26.)

  否则,没有存款保险和对特定储户的服务(k=0)。

  与影子银行业的情形类似,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之间没有直接的互补性。针对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的上述条件(5)和条件(6)可以独立适用。例如,当条件(5)和条件(6)均满足时,则最优安排为最后贷款人加上存款保险;而当条件(5)满足但条件(6)不满足时,则最优安排只有最后贷款人,没有存款保险,等等。不过,这两种公共流动性支持之间存在间接的互补性(自然的共变效应)。

  3.3监管与公共流动性服务之间的互补性

  借助第3.1节和第3.2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政策问题描述为对所有可能安排下的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即:

  该表达式的右侧包含线性项l,k,m与二次项ml与mk(有相互作用)。后续推论将确认二次项的系数为正,表明监管与公共流动性支持之间存在互补性:存款保险与最后贷款人的净收益在监管状态下要大于无监管状态下;同样,流动性支持(存款保险或最后贷款人)的存在会提升监管的净收益。监管会削弱道德风险,从而减少提供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服务的成本。

  监管与最后贷款人之间的互补性以及监管与存款保险之间的互补性标志着监管存在范围经济效应:监管会提升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的效果。(*27.对于贷款和接受存款并存的这一解释不同于Kashyap et al.(2002)。该研究同样强调范围经济的作用,但来自不同机制,即这两类不完美关联的业务活动会带来安全和流动资产汇集的需求。)这一互补性是四支柱体系的核心,即给中小企业提供借款、存款获得保险、监管、最后贷款人。

  利用这些结果,现在我们可以总结整体上的最优安排。

  条件(8)中的第一个不等式表明,最后贷款人会产生正的社会价值PBb[b+β-(1+λB)],但只有在需要时才提供,也就是说,在状态(B,b)下,与有监管时的情形一样。第二个不等式表明,在没有监管时,最后贷款人的额外道德风险成本PBgλB超过了之前的社会收益。条件(9)类似地表明,存款保险具有社会价值的条件同样是只有在需要时(状态b下)才提供,而在状态g下不提供,因为银行拥有现金,并会借助过度杠杆率转移资金。最后,条件(10)的右侧计算了监督成本的门槛值,即把监管的三种收益累加起来:避免救助的收益,最后贷款人带来的收益,存款保险带来的收益。

  3.4观测到的异质性与两种银行业务并存

  现在假设,银行对于愿意接受多大监督存在差异。或许是因为某些业务活动已经被充分了解,可以得到政府的合理监管,如中小企业贷款和抵押贷款,或普通利率和汇率衍生产品等,而另有一些业务需要非常复杂的工具,如定制衍生产品,既没有被政府充分了解,监督和评估也极其耗费时间。我们可以设想银行的类型存在一个分布,每家都与业务活动的模式有关,并反映在监督成本上。(*28.事实上银行可以在事前是相同的,关键在于其业务的监督成本可以有差异。我们的模型的长处之一是,并不假设某些银行不能做某些业务。)对于α比例的银行,监督成本为c;对于其余比例的银行,监督成本为无穷大(+∞)。后一类银行必然属于影子银行领域,前一类则可以做选择。(*29.例如,在很大程度上被影子银行持有的证券化资产,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就更难以被理解和监督。)这一版本是对之前α=1情形的拓展。银行的监督成本大小是监管方能够观察到的。

  业务的异质性导致了受监管银行与影子银行在均衡下并存的可能性。受监管银行可以获得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服务,影子银行则两者皆不能获得。特定储户可以由受监管银行来提供服务,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约公共资金和相关的税收无谓成本,从而更具效率。

  推论2(异质性)假设条件(8)、条件(9)、条件(10)都满足,在两部门经济中,有占比为α的银行受监管,可获得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服务(k=l=m=1);其余部分银行(占比为1-α)属于影子银行领域,没有公共流动性支持(k=l=m=0);特定储户将由受监管银行来提供服务,如果α≥μ,则所有特定储户都能获得服务。

  3.5通用模式还是选择菜单?

  所有银行在事前相同这一事实意味着,单一选项是最优结果,但这需要满足一个额外条件。从直觉上看,存款的配置并不重要,只要对所有银行i都有μi≤1,使得有收入2的银行在杠杆率足够低的时候(若μi=1,则为0),既能够满足投资,又能偿还储户,其条件包括:(1)所有银行都受到监管;(2)存款保险定价使得银行无论接受多少有保险的存款(总是可行)都是无差异的。但对于μ<1,更合理的办法或许是让银行有专业分工,将它们划分为两组:有特定储户并接受监管的银行,以及没有特定储户、属于影子银行领域的银行。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