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 Tubadji, 英国斯旺西大学;Frédéric Boy,英国伦敦大学学院;Don J.Webber,谢菲尔德大学。本文收录在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于2020年5月20日发布的由Charles Wyplosz、Graduate Institute Geneva和CEPR编辑的Covid Economics: Vetted and Real-Time Papers第20辑上。感谢林至人先生在本文授权过程中提供的帮助。——编者注
1.引言
心理健康有其正常范围(Spijker et al.,2010;Gotts et al.,2012)。将个人(或整个社会)心理健康维持在该范围中心值附近的能力被定义为心理复原力(Fletcher and Sarkar,2013)。心理复原力是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冲击和生存不确定性做出的反应(Cornum et al.,2011)。生存是人类进化的主要关切,对生存的恐惧是人类心理状态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LeDoux,1995;Akerlof and Shiller,2010;Tversky and Kahneman,1979)。因此,在全球动荡时期,譬如面对当前的新冠疫情,生存这一核心问题必然显得分外突出。
社会经济环境不仅仅受自然现象的影响,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人们生存所依赖的生活组织和安全网络的作用。这种作用与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多个地方以及经济发展交织在一起(Castells,1996)。各个地方和经济体是由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管理的。虽然在有关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中,这种多个网络和社会经济政策中的嵌入性已经得到认可(Kloosterman et al.,1999;Tubadji et al.,2020),但在心理健康方面尚未引起关注。社会经济政策及其实施,尤其在危机期间,是塑造心理环境和公众情绪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客往往只在选举时期才考虑这一点(Norpoth et al.,1991)。本文考察在负面的外生冲击下,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公民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我们探讨了新冠疫情流行初期公共政策对公众心理复原力的影响。
区域经济脆弱性一直是经济学文献关注的焦点(Reggiani et al.,2002;Bristow and Healy,2020),可尽管最近的文献关注经济政策方面的复原力,却很少有人探索经济政策、公共政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即便人们知道存在这种关联(Foucault,1954,1961)。改善心理健康的公共政策被狭隘地定义为着重协调处在正常状态极端位置的公民的需求和供给(Frank and McGuire,2000a,b),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公共政策选择与一国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有更深层的因果和响应关系。此外,公共政策可能是造成一国人口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而这在经济学领域也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据我们所知,本项研究是对公共政策决策如何影响人口心理健康的首次探讨。
为了建立关于国民心理健康与公共政策管理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模型,我们比较了同一国家在不同公共政策制度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比了不同国家对这场新冠疫情的不同反应。在第一种情况下,准自然实验评估了意大利和英国公共政策从“一切照旧”到“完全封闭”的变化。在第二种情况下,准自然实验研究瑞典采用的不同政策,瑞典坚持“一切照旧”的措施,意大利和英国则改变策略,转向了社会隔离和封闭的立场。我们把报告的死亡率作为焦虑加剧的一个干扰因素。我们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依赖于文化的公共死亡率统计(死亡人数)产生的认知偏差效应,以及这一重要信息对公共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两个自然实验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了“基于文化的发展”(CBD)范式(Tubadji,2012,2013)和语言的叙事经济学方法(Tubadji,2020a;Tubadji、Pattitoni and Nijkamp,2020)。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采纳这种方法分析公共政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文化的发展范式力图解释受文化偏见影响的经济选择。在这一情境下,我们要分析的选择就是“一切照旧”和“完全封闭”之间的公共政策决策。语言的叙事经济学定量方法(Tubadji,2020a,b)受启发于行为经济学之父赫伯特·西蒙对齐普夫词频分布规律的论述(Simon,1955),以及最近叙事经济学对语言的流行病学分析法(Shiller,2017,2019)(*可参见罗伯特·希勒,《叙事经济学》,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
基于文化的发展范式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研究语言的历史计量学,以此作为思维、意义形成和思想历史的统计记录来源。就社会话语的强度而言,基于文化的发展方法假设思维、意义、思想的形成和历史与齐普夫定律呈正相关关系,并随时间影响语言与经济事件及其演变过程的统计关系(Tubadji,2020a)。我们比较了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和流行期间,“死亡”(作为死亡焦虑的代理指标)和“自杀”(作为寻求死亡倾向的代理指标)这两个关键词在谷歌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频率;同时分析了作为应对手段的封闭公共政策,这种政策导致这些词的搜索频率随时间发生变化,进而反映了社会在担忧新冠病毒致死的情况下经历的精神困扰强度。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决策是影响公众心理健康的一个强大的内生信息来源。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2节讨论心理复原力的定义,并简要回顾有关心理健康、公共政策、话语和意义的文献。第3节总结关于地方经济复原力的区域经济文献。第4节提供基于文化的发展方法,以确定公共心理健康复原力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第5节介绍我们的数据和方法,主要使用来自谷歌趋势的语言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第6节呈现了我们的结果和发现。第7节总结并得出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