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货币政策转型 国际经验与中国前景

来源于 《比较》 2016年第4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8月01日
钟正生 张璐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在宣布“双降”的同时指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在形式上已基本完成。然而,中国利率市场化距离形成市场化的资金配置方式,实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将梳理美国和韩国在利率市场化前后重塑货币政策框架的经验,借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中国距离形成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框架还有多远; (2)如何看待准备金工具在未来货币政策框架中的地位。美国和韩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代表,都是在经济下台阶的过程中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管制,而在利率市场化后,也均经历了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这对当前的中国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张柘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
赞 赏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赞赏是一种态度
  • 1
  • 3
  • 6
  • 12
  • 50
  • 108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赞 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