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人民币跨境流动与离岸市场货币创造:兼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来源于 《比较》 2015年第4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8月01日
伍戈 杨凝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不断扩大,境外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占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已达12%(①具体而言,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8667.6亿美元,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平均值6.3125折算成人民币为24.4万亿元。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 万亿元。因此,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占进出口贸易总值的比例为12%。)。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显著增长(②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数据,截至2012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6030亿元(若加上人民币存款证余额,则已超过7000亿元),尽管仍低于2011年11月末的最高值6273亿元,但与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初的559亿元已大幅增长近10倍。),离岸人民币市场参与主体和产品序列日趋丰富(③李波等(2013)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定量研究。)。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对于它是否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担忧。如裴平和张谊浩(2005)认为离岸市场发展带来人民币外流,使得货币供给量难以合理与准确地统计,使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难以选择。马骏(2011)认为随着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贷款更加活跃,货币乘数将会上升,创造能力提高,而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是否会影响境内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离岸人民币回流是否会替代其他流动性的产生。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王丽琨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