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关于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的思考

2021年04月01日第2期
文|周诚君

  *周诚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初稿为作者在2020年9月27日举办的“2020上海货币论坛——疫情冲击下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讨会上的发言,部分数据已更新至2020年末。该论坛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共同举办。本文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与任何机构无关。

一、对现代货币理论的简要评论

  1.现代货币理论的背景

  自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手段,在二战后各国的逆周期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宏观调控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协调。不过,在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下,政府过度扩张的总需求政策最终导致了滞胀的恶果,由于李嘉图等价和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以及发达国家福利支出刚性和政治决策程序等原因,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小,货币政策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单一目标、单一工具”的货币政策下,主要发达国家进入长达20多年产出和通胀稳定的“大缓和”时代,货币政策几乎成为各国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政策手段(Mishkin, 2011)。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尽管主要央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政策手段,但这些政策仅仅在短期有效,在产出、物价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长期效果上并不理想(Filardo and Nakajima,2018)。甚至,各国进入长期停滞和以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杠杆(“三低一高”)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Summers,2014;Williams, 2018)。资产价格高企和债务杠杆攀升进一步增加了金融脆弱性,严重制约了中央银行的政策空间,非常规货币政策难以退出而被迫常态化,货币政策空间不断收窄。由此,财政政策应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等问题,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以来现代货币理论(MMT)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边放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监管释放期货市场防风险促发展信号 首提金融期货对外开放

人贩子余华英案重审开庭 被控拐卖儿童增至17名

新加坡移民新势力|出海·投资

火箭军导弹专家肖龙旭被撤销全国政协委员资格

林强巴厘岛落网 和合系风险处置倒计时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