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试听
T中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2019年12月01日第6期
文| 汪德华 刘立品

  *汪德华,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刘立品,金融四十人论坛。

  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以下简称“43号文”)出台和新《预算法》2015年实施以来,一般债和专项债成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唯一合法渠道。但受制于各种客观原因,地方政府举债的“后门”并未关严(毛捷、徐军伟,2019),部分地方政府仍然或明或暗地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债务筹资以支持地方建设。这类债务筹资普遍被称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与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的债券融资的显性债务相对应的。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债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具体说来,隐性债务既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代替地方政府举借,由政府提供担保、财政资金偿还、以国有资产获政府储备土地抵押质押或变相抵押质押、以预期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等方式支持偿还的债务,也包括地方政府在设立投资基金、开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过程中,通过约定回购投资本金、承诺保底收益等方式形成的政府长期支出事项债务。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王影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中国对巴西等南美5国单方面免签 与乌兹别克斯坦互免签证

2025年05月16日

特朗普继续施压高校 哈佛大学多方筹资校长自请降薪

2025年05月16日

雷军称批评如狂风暴雨 小米尚未进一步披露SU7事故信息

2025年05月16日

刘晓庆被举报偷漏税 上海税务局:正依法依规办理

2025年05月16日

吉利汽车称合并极氪旨在应对激烈竞争 管理层随后调整

2025年05月16日
财新移动
发表评论得积分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