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新技术、全球价值链与发展中经济体

2019年02月01日第1期
文丨丹尼·罗德里克

3.全球价值链、技能和互补性

  几乎所有涉及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建议都强调,如果要把参与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潜在好处转变为现实,互补性技能和能力至关重要。发展中国家必须提升教育体系和技术培训,改善商业环境,并加强物流和运输网络,以便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但是,这些劝诫都是老生常谈,不得要领,它们往往更多地强调新技术的内在缺陷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部署,却忽略了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事实上,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在所有方面取得进步并无新意,也不是什么有益的发展建议,而只是相当于说“发展需要发展”。

  如果贸易和技术能够撬动现有的各种能力,就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进而提供更直接和可靠的发展途径。为什么工业化在历史上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一直以来,制造业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制造技能比较容易在各国之间转移,特别是从富国到穷国。制造业或许是唯一能够在长期推动无条件经济趋同的产业,即制造业中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往往在随后几十年中表现出更高的生产率增长。而且,无论国家的政策、制度或地理位置如何,这种生产率趋同都会发生(Rodrik,2013)。更好的制度和政策当然可以提高趋同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即使经济管理不善的国家,其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也会趋同。这就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制造业可以趋同而所有经济体却没有趋同?原因在于,那些没有趋同的国家无法将劳动力迅速投入制造业,即无法迅速实现工业化。

  其次,制造业是可贸易的。由于外部市场的存在,国内制造业生产不必受制于国内需求(和收入)。即使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率很低,制造业仍可以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相比之下,非贸易品受本地市场规模的制约,而后者又取决于其他产业和部门的生产率。由于贸易条件的变化,很多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很难提高。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发展能够促使国内生产的产品流向世界市场,增长可以长期持续。

  再次,工业化模式面临较少的供给限制。制造业需要物质资本和设备,这些要素在发展中经济体可能是稀缺的。但传统上,制造业主要的可变投入是非技能劳动力。生产简单服装、玩具甚至汽车的工厂可以雇用未受过教育的工人从事生产,他们除了本岗位技能和基本的手脚灵活性外很少需要其他技能。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可以无限供应非技能工人。因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即使进一步扩大规模,也不会遇到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瓶颈。

  这三个特征让制造业成为发展中国家迈向更高收入国家的神奇阶梯。发展中国家可以从非常糟糕的初始条件开始,实施一些合理的举措,推动少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国内生产。于是,增长引擎开始启动。没有必要改革所有部门或全面改善制度。随着经济增长,预算约束逐渐放宽,资本也不断积累,很多艰巨的任务就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请注意,我之前一直围绕着两点说明:技术知识的可获得性和制造业生产的低技能强度。制造业产品仍然是可贸易品,但技术变革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另外两个优势。在下一节,我将更深入地探讨这些技术变化及其影响。

本文导航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吴秋晗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