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新技术、全球价值链与发展中经济体

2019年02月01日第1期
文丨丹尼·罗德里克

2.全球价值链、贸易和令人失望的影响

  新技术往往通过全球价值链(GVCs)引入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事实上,全球价值链是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无论是零售商还是制造商)可以将生产链进一步细化分工,再分散到全球各地以降低成本。全球价值链又可以作为主导企业(lead firms)向其供应商传播技术的媒介。大家普遍认为,全球价值链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农业、制造业和可贸易服务的全球贸易性质。

  理论上,全球价值链放宽了进入全球市场的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从事价值链中的特定生产任务进入全球市场,无需以发展附属产业(side industries)为前提;所需的投入和服务都可以通过进口实现,不必在当地生产。这使跨国公司更容易在发展中国家找到细分的特定汽车零部件或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阶段。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面临所有这些可能性中,仍然隐含着问题。生产效益是否足够大?它们能否在其他经济体迅速传播?(再次注意发达国家的类似争论)。对全球价值链所做贡献持乐观态度的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个基本事实:第一,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扩张似乎停滞不前;第二,除了部分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和世界贸易中的参与度仍然非常有限;第三,近期贸易趋势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令人失望,这也许是最令人担忧的。

  资料来源:World Bank et al.(2017)。首先考虑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稳步上升。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贸易遭受重大冲击,创造增加值的生产活动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尽管此后出现了一些回升,但从2011年开始,这一趋势基本持平。这对“简单的全球价值链”(国内要素跨越国界一次)到更复杂的全球价值链(其中国内要素跨越国界不止一次)都是如此。同样,蒂默等人(Timmer et al.,2016)发现,2011年以来全球生产分散化(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程度一直在下降,这其实是2011年之后世界贸易比率(trade ratios)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逆转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造成的,包括生产分散化的可能性已趋于饱和,与贸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增加,制造业从中国回流以及需求从货物转向可贸易性更低的服务。这些趋势还会持续。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贸易水平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都不会进一步活跃起来。

11

  现在,我们转而讨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在亚洲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贸易一体化的总水平并没有提高,很多国家甚至下降了。太多国家依赖大宗商品出口,GDP中的贸易份额仍然紧随大宗商品周期变动。图2显示,1995—2013年,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出口占GDP比重下降。贸易上呈现消极表现的不仅包括石油出口国,还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等其他国家。金融危机以来,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继续上升,然而很多原本就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非洲国家的参与度都下降了(图3)。

1918
3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参差不齐的贸易状况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低收入国家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时期。一般情况下,高增长与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和融入全球生产链有关,比如亚洲。显然,其他地区的模式与亚洲有所不同。在埃塞俄比亚等增长最快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工业化和贸易几乎跟不上GDP增长。相反,增长似乎主要受内需驱动,而内需则得益于由国外转移支付、公共投资或农业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化肥、灌溉)带来的农村收入增加。正如我和我的合作者提到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总体生产率增长趋缓(Diao et al.,2017)。也就是说,无论这些国家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时扮演怎样的角色,总体经济受到的影响都是相对较小的。

  就业最能说明问题。世界银行汇编的数据库使我们能够度量各个国家与出口相关的就业水平和趋势(Cali et al.,2016)。该数据库的一个关键创新是运用投入产出表估计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这在生产过程明显分散化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例如,当出口导向型企业将某些投入品的生产外包给本国经济中的其他供应商时,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可能会被低估。报告显示,制造业出口是创造就业的重要途径。低收入国家每出口1美元的就业率往往较高,这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是一致的。此外,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创造的大多数就业机会都在服务业部门,而这些部门的出口很少。最重要的也许是,从2001年左右开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就业强度(job intensity of exports)都在稳步下降。这在发达国家可能并不意外,因为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无处不在,这种技术变化也是制造业就业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这在低收入国家更令人费解和失望,人们并没有看到自然资源出口多样化以及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带来的就业增长。

  图4展示了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和泰国三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图4A包含了所有出口,图4B只包括制造业出口。两幅图都显示出口就业强度急剧下降。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不同,图中涵盖的时期也不同。在相对较短的七年(2004—2011年)期间,埃塞俄比亚每1美元出口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大幅下降,从243个减少到110个,降低了一半以上。制造业的就业强度下降幅度相似,但基数水平更高,从419个下降到234个。其他两个有更长时期数据的国家,自2001年以来也出现大幅下降,尽管没有埃塞俄比亚那么急剧。这些结果不太可能是由这些国家的数据来源的特殊性造成的,因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

4

  一个可能的异议是,这些发现也许是由全球价值链引起的统计假象。当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时,每1美元总出口创造的国内增加值(及相应的就业数量)自然会下降,而生产环节所需的投入更多地依靠进口供应。出口总值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减少可能由(总)出口量的增加抵消了。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没有大幅增加,而GDP中的贸易份额也没有增加。图5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即与出口相关的就业岗位数量(直接和间接)占总就业岗位的比例。在这三个国家中,这一指标显著下跌。在埃塞俄比亚和菲律宾,出口相关工作的比例减半。泰国的下降幅度虽然没有那么明显,但依然存在。同样,这些国家不是特例,而是代表了发展中经济体的整体趋势。图6显示了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的就业创造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5

  可以说,出口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而全球价值链并没有促进就业,与出口相关的技术和组织效益并未在整个经济中传播,这令人失望。贸易作为增长引擎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由于出口往往与薪酬较高的工作有关,工资水平和包容性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6

  世界银行最近公布了一份有趣的实证研究结果,该研究将出口分为两类——“全球价值链产品”和“非全球价值链产品”,前者是指通常在生产网络内交易的产品。将每类产品的出口业绩指数对一些国家特征进行回归,包括与主要市场的邻近程度、自然资源、人力和物质资本、制度质量、物流/连通性和工资竞争力。对于非全球价值链产品,只有工资竞争力与出口业绩显著相关。相比之下,对于全球价值链产品,除了工资竞争力,所有变量都与出口业绩密切相关(World Bank,2016,第34页)。这些结果意味着,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有不利影响。全球价值链需要的技能和资本都是发展中国家稀缺的,这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非技能劳动力方面的传统比较优势。

本文导航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吴秋晗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