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个表现,就是传统经济增长源泉式微,不再能够维持长期以来近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挖掘出新常态下特有的增长源泉,潜在增长率将继续降低。根据我们的预测,假设仍然依靠传统的经济增长源泉,由于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减缓、物质资本形成率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放慢等,“十三五”时期平均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在“十二五”时期7.6%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到6.2%。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是新常态的一种表现,我们固然应该学会适应这种下降的增长速度,但是,正确引导新常态将有助于及时挖掘新的增长源泉,保持合理稳定的增长速度。重新思考一些经济理论问题,借鉴相关的国际经验教训,结合作者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做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将揭示,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引领新常态,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您正在阅读
从国际经验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源泉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从国际经验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源泉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邵超
相关阅读
- 2015年09月15日APP打开
- 2015年09月14日APP打开
- 2015年09月13日APP打开
- 2015年09月11日APP打开
- 2015年09月11日APP打开
- 2015年09月11日APP打开
- 2015年09月09日APP打开
- 2015年09月09日APP打开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