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研究

来源于 《比较》 2020年第6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01日
文|许宪春
 

  *许宪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长期快速增长。1979—2011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达到9.9%。即使近些年经济增速不断回落,1979—2019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仍达到9.4%。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78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495亿美元,仅占世界GDP的1.74%;2019年已经达到143429亿美元,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16.35%。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2.82倍。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计算,2010—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5%、28.0%、30.5%、30.0%、28.2%、27.6%、31.0%、26.0%、28.1%和32.4%。)中国经济运行的好坏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国GDP总量和增速以及中国GDP统计问题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例如,麦罗特拉等人(Mehrotra et al.,2011)使用因子分析法,将中国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与其他指标进行对比,并构建了中国GDP的拟合值。伍晓鹰(Wu,2014)长期研究中国官方GDP数据,并构造出一套与官方不同的GDP增速。霍尔兹(Holz,2014)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GDP统计进行评论。中村惠美等人(Nakamura et al.,2016)通过恩格尔系数论证,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特别是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数据,可能是一个比现实更为平滑的版本。克拉克等人(Clark et al.,2017)利用卫星拍摄的灯光数据分析了中国官方的经济增长数据,并估计和阐释了克强指数。(*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创造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名字命名。该指数包含三个经济指标: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中国学者徐康宁等人(2015)、范子英等人(2016)也利用卫星拍摄的灯光数据分析了中国官方的经济增长数据。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许金玲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