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竞争政策与结构性改革

来源于 《比较》 2020年第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01日
文|郑文通 王雪佳
 

  *郑文通,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莱文法学院(University of Florida Levin College of Law)教授;王雪佳,中国贸促会企业权益保护中心副主任。作者感激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张占江教授对本文初稿的批评指正。

  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政策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考验。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高储蓄率带动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固定资本投资的增长。(*1.Lawrence Lau,What Makes China Grow,IGEF Working Paper No.49 (2016),第19—20页,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824337。)但随着固定资本存量相对于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其边际产出效率逐渐递减,导致单纯依赖固定资本投资将无法继续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2.Paul Krugman,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Foreign Affairs,Vol.73,No.6,November/December 1994,第 62—78页。)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近年来,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从2012年的41.3%下降到2016年的31.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什么投资增速下降没有拖累经济增长》,2018年1月19日,https://www.drc.gov.cn/xscg/20180119/182-473-2895393.htm。)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引擎——出口,也因外部市场需求下降以及贸易摩擦而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使得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增长成为迫在眉睫的政策议题。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许金玲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