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比较》 > 视界 > 正文

从套利到创新——企业家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来源于 《比较》 2017年第2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4月01日
张维迎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第一稿完成于2016年10月,2017年2月20日修改定稿。文中的主要观点曾在一些论坛上讲过。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最近6年连续下降,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6年的6.7%。当然,这样连续几年下降的情况过去也发生过,比如从1993年到2000年,增长速度连续7年下降,从1993年的14.2%下降到2000年的7.6%,无论下降幅度还是持续时间,都比这一轮更甚。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这一轮下降是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在我看来,有周期性的因素(2009年强刺激政策的结果),但主要是趋势性的。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的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给企业家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从事商业活动的自由,企业家(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的套利活动就使得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经过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随着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缩小,后发优势的潜力正在耗尽,套利空间越来越小,仅靠套利活动驱动的配置效率的改进,已无法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未来的增长主要依靠企业家的创新。但创新比套利难得多,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看,创新驱动的年增长率能达到3%就非常了不起。创新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要求也更高。总体上讲,我们目前的体制虽然能刺激企业家套利,但严重不利于企业家创新。未来即使要维持4%—5%的增长,也需要我们在体制改革和政策方面有大的突破。如果私有产权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如果建设法治国家的愿景不能落到实处,企业家就不可能有足够大的动力从事创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就不可能成功。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张翔宇
  • 此篇文章很值
  • 赞赏激励一下

1人已赞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